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生境质量模型和电路理论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秦岭(陕西段)为例
Construction of a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based on a habitat quality model and circuit 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Shaanxi sec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DU Yuyang;WANG Zhengqiang;YU Qinghe;YANG Yongchong;ZHANG Quanwen(Colleg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Baoji Survey and Mapping Institute,Baoji 721000,China;Heilongjiang Forestr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Harbin 150080,China;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Shangqi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angqiu 476000,China)
机构地区:[1]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54 [2]宝鸡市勘察测绘院,陕西宝鸡721000 [3]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4]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571)。
年 份:2022
卷 号:39
期 号:5
起止页码:1069-10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DOAJ、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类活动使当前自然地域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为建立自然地域生态安全格局,以具有典型山地垂直地带性的秦岭(陕西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粒度反推法评价景观格局最佳组分,构建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及综合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及生态断裂点,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提出针对性修复治理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66处生态源地呈现出明显的西部集聚成片、东部分散稀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共识别出119条宽度为1 200 m的生态廊道、102处生态夹点、72处生态障碍点及58处生态断裂点;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的用地类型仍有待整治,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26.75%、23.80%和31.66%。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提出积极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强城乡绿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转型发展,对生态断裂点实行动态监测、设立标示牌等针对性治理措施。受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秦岭境内生态待修复区主要集中在商洛和安康。研究结果为识别生态待修复区与构建山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 生境质量模型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电路理论
分 类 号:X8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