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淮安市洪泽区细颗粒物及臭氧污染特征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zone pollution in Hongze District of Huai’an C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Yifan;HOU Xuewei;CHEN Jun;WANG Chenggang;YANG Qiang;LYU Xin(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Nanjing,210044,China;Hongz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reau of Huai'an,Huai'an,223100,China;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2]淮安市洪泽生态环境局,淮安223100 [3]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成都610059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6YFA0602003);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YFS0473)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41
期 号:8
起止页码:2561-25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研究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安市洪泽区细颗粒物(PM_(2.5))及臭氧(O_(3))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PM_(2.5)浓度冬季高,夏季低;O_(3)浓度春秋季高,冬季低;PM_(2.5)和O_(3)均呈现显著的日变化特征,PM_(2.5)呈U型分布,15时浓度最低,O_(3)呈单峰分布,15时达峰值,谷值出现在08时.与江苏省及淮安市区域平均值相比,洪泽区PM_(2.5)浓度较低而O_(3)浓度则较高.对比洪泽区内两测站PM_(2.5)及O_(3)表明,湖畔PM_(2.5)浓度较低而O_(3)浓度较高,两站差异在冬季,特别是2—3月差异最大,这很可能与工业园区一次排放、氮氧化物(NO_(x))的滴定作用以及湖陆风效应等有关.后向轨迹聚类和PSCF方法对洪泽区PM_(2.5)潜在源的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在冬季受区域传输的影响较大,安徽北部、东北部为洪泽区最主要的潜在贡献源区.洪泽区内冬季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表明,监测期间PM_(2.5)的上升主要受二次无机源、机动车尾气源、工业工艺源、燃煤源增多的影响;作为O_(3)重要前体物的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其监测结果表明,洪泽工业园区VOCs主要以芳香烃占比最高,为58%;新华书店站VOCs也主要为芳香烃,占比39%,其次为烷烃、卤代烃及含氧含氮烃,分别占比20%、17%及16%.
关 键 词:PM_(2.5) PSCF潜在源模型 在线源解析 VOCs监测
分 类 号:X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