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时序InSAR郑州地铁沿线地面沉降分析  ( EI收录)  

Analysis of ground subsidence along Zhengzhou metro based on time series InSA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叶勇超[1] 闫超德[1,2] 罗先学[3] 张瑞峰[1] 袁观杰[1]

YE Yongchao;YAN Chaode;LUO Xianxue;ZHANG Ruifeng;YUAN Guanjie(School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Yellow River Institute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Region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Zhengzhou Urban Planning Design&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Zhengzhou 450052,China)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450001 [2]郑州大学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郑州450001 [3]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郑州450052

出  处:《遥感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671455);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编号:2021-149-1)。

年  份:2022

卷  号:26

期  号:7

起止页码:1342-13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郑州市地铁网络缺少长时间序列的地面沉降研究,本文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生成的长周期地面沉降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并通过反距离内插等距化处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对典型地铁站点地面沉降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上,沉降路段主要集中在1号线和5号线的东段,最大沉降速率超过20 mm/a,且1号线沿线不均匀形变较为突出;时间上,不同区域PS点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有较大不同,沉降槽中心处沉降呈逐年扩大趋势。实验表明LST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发现1号线市体育中心站南边河南省档案馆新馆北侧未来两年里仍将以大约0.5 mm/月的速率继续沉降,有必要对该站及其附近继续监测。

关 键 词:郑州地铁 地面沉降 PS-INSAR LSTM  预测分析  

分 类 号:U231] P642.26] P23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