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四重逻辑
The Four-Fold Logic of the Construction for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of“Social Investig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YANG Tao;HUANG Bin(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Shaanxi 710100,China)
机构地区:[1]西安财经大学党委,陕西西安710100 [2]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基 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1SK115600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以社会调查为载体,构建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教思政司函〔2021〕2号);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新文科视域下财经类高校‘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研究”(21BZ057);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程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践教学路径与模式创新研究”(SJ202017)。
年 份:2022
卷 号:35
期 号:4
起止页码:15-2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E2021_2022、NSSD、RCCSE、RWSKHX、普通刊
摘 要:实践教学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以社会调查实践为载体,运用“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理念,构建思政课社会调查和专业课社会调查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既是新时代全面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也是在社会调查实践教学中实现政治导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四者有机统一,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能力教育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享发展、协同育人的应然逻辑。思政课社会调查与专业课社会调查虽然属于两类不同课程性质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类型,但课程思政的融入与要求,使得二者无论是在实践论、方法论还是在认识论和价值论上,都是同向同行和协同育人的关系。价值导向相同、教育目标协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及德能并举、德业融合和德能并进的实践育人要求与互动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核心内容与理论逻辑。结合社会调查实践的特性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创建适合财经类高校特色的“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新模式,其实践逻辑需要扎根中国实践教学创新,坚持问题向度和目标向度,运用系统观念和“三全育人”理念,从观念转变、模式创新、内容整合、体系重构、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对该模式的构建进行整体把握,其中的关键是要结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整体把握该模式“一体两翼三层四类多模块”的核心框架及其机制体制创新要求。
关 键 词:思政课 社会调查 协同育人 实践教学模式
分 类 号:G41[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