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森林乡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EI收录)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rest villages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Tang Minggui;Hu Jing;Tang Hui;Shen Xiaoxia;Chen Xian(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Branch of China Tourism Academy,Wuhan 430079,China;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Guiyang 550014,China)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武汉430079 [2]贵州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贵阳550014
基 金: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GZLCLH-2021-519)。
年 份:2022
卷 号:38
期 号:10
起止页码:258-2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森林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载体,开展相关研究对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国7 586个森林乡村样本数据,采用非均衡指数、Moran’s I、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工具识别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测算主要影响因子对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结果发现:1)中国森林乡村呈现出“东部密中部散西部疏”的空间分异特征,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与胡焕庸线、气温和地形所形成的地理格局具有空间一致性。2)森林乡村呈集聚分布模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热点区域范围北至沧州,南抵中山,西至商洛,东抵舟山(118°~126°E,24°~38°N);极化现象突出,形成6个一级核心区和10个二级核心区。3)公路密度、林业产值密度、乡村文化密度、年均气温、城镇化率、平均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是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单因子空间分异解释力差异明显,双因子交互解释力强于单因子作用,公路密度、乡村文化密度和林业产值密度是交互解释力增强的关联主导因子。4)自然环境是影响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基础性因素,并呈现出显著的气温和地形指向特征;城镇化率和林业产值密度是重塑其空间格局的主要动力,公路密度和乡村文化密度是其空间形态变化的引导力量,森林乡村空间格局是多因子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随着公路密度、林业产值密度和城镇化率的增加,森林乡村数量和密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5)将森林乡村划分为都市型、交通型、产业型、文化型和综合型5大类,其中,都市型森林乡村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显著,交通型、产业型和文化型森林乡村在不同区域形成集聚分布,单要素优势特征明显,而综合型森林乡村多要素作用相对�
关 键 词:农村 GIS 森林乡村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类型划分 乡村振兴
分 类 号:TU982.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