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审美主体--基于康德美学的一种扩展性探讨    

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come the Aesthetic Subject: An Extensive Discussion Based on Kant’s Aesthet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海静[1]

Chen Haijing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出  处:《学术研究》

年  份:2022

期  号:7

起止页码:149-1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揭示了人类智能作为“通用智能”的灵活性,这类智能可通过对少数范例的观审便可通达普遍性。相比较而言,人工智能的认识能力还未能突破以归纳和演绎原则为基础的判断模式,因而无法藉由对个别范例的鉴赏培养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审美判断力。康德的目的论学说表明,有机体的合目的性只是认识主体借助于反思性的判断力得出的悬拟性结果,人们尚不能通过普通知性的逻辑规则来对有机体存在的目的论基础做出客观地表征,在有机目的论与逻辑认识论之间,仍然存在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康德的上述观念对于区分有机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存在论差异、检审人工智能的审美主体性资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依此可推知,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工智能还无法生成反思性的判断力,因而也不能成为审美主体。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有机体  判断力 目的论 审美主体

分 类 号:I01] B83-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