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人对国乐的译介研究    

On Westerners’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from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榕烽[1] 岳峰[1]

CHEN Rongfeng;YUE Feng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福建福州350007

出  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基  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乐西传译介对策研究”(FJ2020B108)。

年  份:2022

期  号:4

起止页码:122-1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自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著述牢牢把控着国乐译介话语权,将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不同”解读为“不及”与“原始”,塑造了国乐在西方的负面形象,对当前国乐译介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考察史料发现,利玛窦、曾德昭、杜赫德、阿里嗣的著作和《大英百科全书》(第七版,1842)等著述是这些负面印象的主要权威来源。当代国乐西传的译介实践应重新审视这些不利因素,进而探究如何有的放矢地进行国乐的译介与传播,逐渐清除西方社会对国乐的负面印象,以期为新时期的国乐西传、文明互鉴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

关 键 词:国乐西传  利玛窦 曾德昭  杜赫德  《大英百科全书》 阿里嗣  

分 类 号:J69[音乐与舞蹈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