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入海泥沙减少对黄河三角洲潮滩粒度特征的影响——物理模型实验    

Influence of reduced sediment supply on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tidal flat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a physical experimental stud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雨晨[1] 余建奎[1] 任宗海[1] 王红艳[1] 许国纯[1] 战超[1] 王庆[1]

ZHANG Yuchen;YU Jiankui;REN Zonghai;WANG Hongyan;XU Guochun;ZHAN Chao;WANG Qing(Institute of Coastal Research,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25,China)

机构地区:[1]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海岸研究所

出  处:《海洋地质前沿》

基  金:NSFC-山东联合基金(U17062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1006);山东省基金(ZR2019BD005);山东高校青创科技团队(2020KJH002)。

年  份:2022

卷  号:38

期  号:6

起止页码:34-4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究不同悬沙浓度下潮滩粒度特征的变化,对黄河三角洲潮滩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使用采自研究区的潮滩表层沉积物,设定与实际潮滩尺寸按比例缩小的室内水槽以及波浪潮汐动力模拟,对不同悬沙浓度条件(0~14.9 kg/m^(3))下的模拟“潮滩”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沙浓度的减少,潮滩粒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含沙量的减少,整个潮滩的细颗粒沉积物分布范围减小,总体上沉积物呈现粗化特征,但颗粒较大的极粗粉砂的分布同样减少;在不同含沙量条件下,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均值总体呈现出潮下带上部高、潮间带和潮下带下部低的特征,反映了模拟的潮间带上部和潮下带前缘的分选较潮滩中部更好的特征。含沙量的变化同样影响了模拟潮滩的微地貌形态,随着含沙量的降低,潮滩微地貌逐渐侵蚀破碎。潮滩物理模型实验有助于快速再现潮滩冲淤形态和变化特征,使特定条件下潮滩的变化具备可预见性,从而为人类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活动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粒度 沉积动力 沉积环境 黄河三角洲

分 类 号:P736.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