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喉雉鹑的日活动节律及种群密度    

Daily Activity Pattern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Tetraophasis obscurus in the Wangl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ichu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曹亚珍[1] 赵联军[2] 张塔星[1] 王灿[1] 郑勇[2] 许路[1] 冉江洪[1]

CAO Yazhen;ZHAO Lianjun;ZHANG Taxing;WANG Gan;ZHENG Yong;XU Lu;RAN Jianghong(Key Laboratory of Bio-Resource and Eco-Environ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Wangl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Bureau,Pingwu,Sichuan Province 622550,China)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 [2]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平武622550

出  处:《四川动物》

基  金:四川王朗保护区红喉雉鹑生态学研究项目(00204055A1070)。

年  份:2022

卷  号:41

期  号:4

起止页码:379-38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是我国特有高山雉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种群参数,2020-2021年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样线法和样点法对红喉雉鹑的日活动节律及其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红喉雉鹑在保护区分布海拔为2 773~3 777 m,主要活动在3 200~3 400 m,常见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未在草甸生境中记录到;核密度函数绘制的日活动节律曲线表明,红喉雉鹑为昼行性动物,全年日活动曲线整体呈单峰模式,日活动强度在06∶00后快速升高,在08∶00-10∶00达到最高,之后快速降低至12∶00,其后缓慢下降,20∶00趋近于无;繁殖季和非繁殖季的日活动节律均呈双峰模式,但差异不显著(Δ=0.79),均以早晨最为活跃,非繁殖季比繁殖季的活动高峰推迟1~2 h;红外相机拍摄的群体平均大小为2.63只/群,样线调查的为3只/群,样线法和样点法估算的种群密度分别为7.60只/km;和5.42~6.18只/km;。本研究丰富了红喉雉鹑的野外生态学资料,为其保护管理和种群监测、评估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红喉雉鹑  日活动节律 种群密度 雉类 红外相机

分 类 号:Q959.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