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特征及其对碳中和的贡献    

Terrestrial carbon sink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元合[1,2] 石岳[1,2] 孙文娟[1,2] 常锦峰[3] 朱剑霄[4] 陈蕾伊[1] 王欣[1] 郭焱培[5] 张宏图[5] 于凌飞[1] 赵淑清[5] 徐亢[3] 朱江玲[5] 沈海花[1,2] 王媛媛[1] 彭云峰[1] 赵霞[1] 王襄平[6] 胡会峰[1] 陈世苹[1,2] 黄玫[7] 温学发[2,7] 王少鹏[5] 朱彪[5] 牛书丽[2,7] 唐志尧[5] 刘玲莉[1,2] 方精云[1,5]

YANG YuanHe;SHI Yue;SUN WenJuan;CHANG JinFeng;ZHU JianXiao;CHEN LeiYi;WANG Xin;GUO YanPei;ZHANG HongTu;YU LingFei;ZHAO ShuQing;XU Kang;ZHU JiangLing;SHEN HaiHua;WANG YuanYuan;PENG YunFeng;ZHAO Xia;WANG XiangPing;HU HuiFeng;CHEN ShiPing;HUANG Mei;WEN XueFa;WANG ShaoPeng;ZHU Biao;NIU ShuLi;TANG ZhiYao;LIU LingLi;FANG JingYu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93,China;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rassland Agro-ecosystems,College of Pastoral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20,China;Institute of Ecology,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School of Ecolog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Beijing Fores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Key Laboratory of Ecosystem Network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 [4]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 [5]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6]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100083 [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出  处:《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988102)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52

期  号:4

起止页码:534-5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简称陆地碳汇)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全面理解陆地碳汇特征及其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本文系统梳理了近40年来陆地碳源汇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全球和我国陆地碳汇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了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根据全球碳收支评估报告,过去60年全球陆地碳汇从1960年代的(-0.2±0.9)Pg C yr^(-1)(弱碳源;1 Pg=10^(15)g=10亿吨碳)增加至2010年代的(1.9±1.1)Pg C yr^(-1)(碳汇).目前,陆地碳汇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而热带地区表现为微弱的碳汇或碳源.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汇大小存在差异:森林是陆地碳汇的主体,灌丛、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土壤整体表现出碳汇功能,但草地的碳源汇功能尚不明确.此外,荒漠生态系统可能起着碳汇功能,但其大小和形成机制尚存在争议.大气CO_(2)浓度上升、氮沉降、气候变化和土地覆盖变化等是影响陆地碳汇强度的主要因素,火灾、气溶胶等因素也影响其大小.不同区域陆地碳汇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北美和欧洲陆地碳汇主要是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致;而在中国,除了上述全球变化要素外,植树造林、生态修复也是驱动其碳汇的重要因素.综合以往研究结果评估,目前我国陆地碳汇强度为0.20~0.25 Pg C yr^(-1),预计2060年可能处于0.15~0.52 Pg C yr^(-1)之间.未来研究需通过扩大生态系统调查与监测的范围、完善陆地生物圈模型等途径提升陆地碳汇的评估精度,量化各类措施对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影响,精准评估我国陆地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关 键 词:陆地生态系统 碳汇  碳中和  碳循环 全球变暖

分 类 号:X17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