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俯冲板片的脱碳机制及通量估算:问题与进展  ( EI收录)  

Carbon releasing mechanisms and flux estimation in subducting slabs:Problems and progres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兰春元[1,2] 陶仁彪[1] 张立飞[2] 郭顺[3]

LAN ChunYuan;TAO RenBiao;ZHANG LiFei;GUO Shun(Center for High Press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Research(HPSTAR),Beijing 100094,China;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94 [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708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2158206)联合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38

期  号:5

起止页码:1523-15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I、GEOBASE、IC、JST、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地球98%以上的碳赋存在地球深部地幔和地核中。地球深部储库(地幔和地核)中的碳以各类岩浆作用释放到地表,而地球表层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碳又可以伴随板块俯冲作用进入地球深部地幔。然而俯冲过程中不同的脱碳机制会将俯冲板片中部分乃至全部碳带出板片,而后经由岛弧岩浆作用、流体扩散作用等途径返回地表。因此,板片俯冲过程中的脱碳机制及其通量深刻地影响了地质时间尺度中地表系统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改变地球的宜居性。本文总结了目前主流观点认可的五种俯冲板片脱碳机制:变质反应脱碳、流体溶解脱碳、熔融脱碳、底辟脱碳和氧化还原脱碳。另一方面,目前对于俯冲板片各种脱碳机制对应的脱碳效率还有很大的争议,因此本文进一步梳理了板片俯冲过程中不同脱碳机制相关的通量估算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建议将来综合多种方法对比研究俯冲带碳循环问题,以期在俯冲带深部碳循环过程和通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 键 词:俯冲带 脱碳机制  脱碳通量  地质观察  热力学计算 高温高压实验

分 类 号:P595] P599[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