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声誉关注与社会距离对伤害困境中道德决策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Influence of reputational concern and social distance on moral decision-making under the harmful dilemma:Evidence from behavioral and ERPs stud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 Youlong;XIAO Xiao;TAN Qianbao;LI Jin;ZHONG Yiping(Department of Psychology,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Department of Psychology,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Cognition and Human Behavior Key Laboratory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81,China)
机构地区:[1]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湘潭411201 [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410205 [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长沙410081 [4]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1
基 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ZDB011)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54
期 号:6
起止页码:613-6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IC、JST、NSSD、PUBMED、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社会交往中,声誉关注是人类合作行为和道德判断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只是单独考察声誉关注或社会距离会如何影响道德决策行为,但两者如何交互影响道德决策尚不清楚,尤其是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如,伤害他人行为)下道德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要求被试在匿名或公开情境下决策是否愿意对不同社会距离他人(朋友、熟人、陌生人)实施疼痛电击以增加自己的金钱收益,同时记录其决策时的行为和神经反应。结果发现,匿名情境下被试对朋友的电击伤害要显著低于对熟人和陌生人的,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己的利他主义”决策倾向;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被试在涉及熟人的两难决策中花费了更长的时间,体验到了更强烈的厌恶情绪,并诱发了更大波幅的与情绪反应有关的P260成分,以及与认知推理有关的晚期正成分(LPP:300~450 ms),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熟人效应”。然而,行为与ERP指标上的这些差异在公开情境下均显著减弱了。这表明个体在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下的道德决策遵循着一种“利己的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熟人关系的不确定性会在道德决策中诱发强烈的负性情绪和认知负荷,而声誉关注削弱了利己倾向和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厌恶情绪和认知冲突。
关 键 词:道德决策 声誉关注 社会距离 利他主义 事件相关电位(ERPs)
分 类 号:B849] C91[心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