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CMIP6模式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的分析预估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Permafrost Changes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 by CMIP6 Climate Model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桃[1] 吕世华[1,2] 常燕[3] 杨明鑫[1] 罗江鑫[1] 程新巧[4]

HU Tao;LÜShihua;CHANG Yan;YANG Mingxin;LUO Jiangxin;CHENG Xinqiao(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Plateau Atmosphere and Environment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Province/Joint Laboratory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225,Sichuan,China;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210044,Jiangsu,China;Key Laboratory of Land Surface Process and Climate Change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Lanzhou 730000,Gansu,China;Aba Meteorological Bureau,Aba 624699,Sichuan,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 [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4]四川省阿坝县气象局,四川阿坝624699

出  处:《高原气象》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5007,42175054)。

年  份:2022

卷  号:41

期  号:2

起止页码:363-3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_E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多模式的模拟结果,对比观测和青藏高原冻土图评估各模式对当前(1985-2014年)青藏高原与冻土相关气候变量以及多年冻土的模拟能力,并应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方法预估了未来4个SSP情景下2021-2040年、2041-2060年、2081-2100年高原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CMIP6各模式都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与冻土相关气候变量的分布特征与趋势,但对于气温的模拟有着较为明显的冷偏差,对于积雪的模拟明显偏大;利用冻结数模型(SFI)计算的当前多年冻土分布与青藏高原冻土图有较好的吻合,1985-2014年的表面多年冻土面积约为134.52×10^(4)km^(2)(包含湖泊和冰川面积);随着气温的升高,21世纪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呈现区域退化的趋势,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下,青藏高原东部、南部以及北部边缘地区多年冻土呈现区域性退化,至2041-2060年间多年冻土面积分别减少13.81×10^(4) km^(2)、19.51×10^(4) km^(2)、18.02×10^(4)km 2和24.84×10^(4)km^(2),到21世纪末期高原多年冻土出现大规模严重的退化,仅存当前多年冻土面积的69.3%、52.5%、34.4%、26.3%。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CMIP6  冻结指数模型(SFI)  多年冻土 预估  

分 类 号:P467[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