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HI Yanfang(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20021,P.R.China;College of Education,Zhangjiakou Universty,Zhangjiakou 075000,P.R.China)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20021 [2]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大学国际化问题研究”(BIA170240)。
年 份:2022
卷 号:28
期 号:2
起止页码:108-12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教育评价结果是评价活动和实践改进的桥梁,只有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才能形成教育质量闭环的提升过程,凸显评价的发展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评价结果要么不被重视,要么呈现为竞争性、等级性等不利于评价持久发展的现实样态,尚未充分发挥以评估结果落实“强硬度”“长牙齿”、推进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目标。当前学界在谈及评价时通常会涉及评价结果相关问题,但缺少专门研究。实践和理论的双重不足为开展评价结果研究提供了空间。2020年10月,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在对当前流行的结果评价的负面影响认识基础上进行反思,改革阻碍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五唯”倾向,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进而以评价赋能育人。该文件的出台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评价问题的重视,也突显了解决评价中所出现问题的紧迫性。基于此,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结果使用”为价值追求,从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反馈方式及相关主体的秉持态度、解读路径和运用取向等方面全方位谛视高等教育评价结果。发现当前教育结果评价普遍存在“五轻五重”现象,即呈现形式上重量化轻质性、反馈方式上重告知轻协商、对结果的态度重接受轻质疑、对结果的解读重实体轻关系、对结果的运用重功利轻价值。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能追溯造成问题的根源,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遵循“理念—制度—操作”的思维逻辑,深入系统地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其既有教育评价理念的偏差,也有评价制度的不科学,还有评价结果运用的复杂性。完善结果评价运用,落实《方案》的评价理念,实现“破五唯”的价值追�
关 键 词:高等教育评价 评价结果 破“五唯” 功利性 行政化 “双一流”建设 一流高校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分 类 号:G40-0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