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探讨外泌体对肿瘤及肿瘤微环境的交互作用    

Effects of exosomes on tumor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ancer toxin pathogene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幸林子[1] 王志宇[2,3,4] 王能[1,2,3,4]

TANG Xing-lin-zi;WANG Zhi-yu;WANG Neng(Research Center of Integrative Medicine,School of Basic Medicines,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mpness Syndrome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China;Guangdong-Hong Kong-Macao Joint Lab on Chinese Medicine and Immune Disease Research,Guangzhou 510120,China;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TCM Syndrome,Guangzhou 510120,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广州510006 [2]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120 [3]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广州510120 [4]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510120

出  处:《中华中医药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973526,No.82074165,No.81873306,No.81703764);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No.SZ2021ZZ19);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基金(No.2018KZDXM022,No.A1-2606-19-111-00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6A030306025);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No.20211114);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904010407,No.20210201031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21A0505030059,No.2017B030314166);2020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项目(No.2020B1212030006);广东省中医院院内专项(No.YN2018MJ07);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第四批培养对象(No.QNYC20190101)。

年  份:2021

卷  号:36

期  号:11

起止页码:6770-67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肿瘤外泌体为肿瘤微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可导致肿瘤侵袭转移,中医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通过比较肿瘤外泌体和癌毒的概念、病理特性以及致病机制,发现二者有诸多共性。作用于肿瘤自身时,肿瘤外泌体可抑制免疫应答、增加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促使肿瘤耐药,一方面,与癌毒所呈现的耗损正气、走注流窜以及凶顽缠绵的致病特性相似。另一方面,作用于肿瘤微环境时,肿瘤外泌体在免疫微环境、炎性微环境、缺氧微环境以及酸性微环境等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癌毒可致正气亏虚,并常与瘀、热、痰湿胶结,两者所致病理状态具有一致性。综上,肿瘤外泌体是癌毒病机的重要生物学内容,癌毒病机理论符合现代医学对肿瘤外泌体的认识。通过深入探究癌毒与肿瘤外泌体对肿瘤及肿瘤微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助于理解两者的科学内涵,丰富中医癌毒病机理论,对进一步揭示肿瘤的致病机制以及提高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外泌体 肿瘤 肿瘤微环境 癌毒致虚  癌毒流注  癌毒缠绵  瘀热痰湿  

分 类 号:R273[中西医结合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