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中国东部雨季水汽输送垂直特征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Eastern China Based on the Lagrangian Metho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施逸[1,2] 江志红[2] 李肇新[3]

SHI Yi;JIANG Zhihong;LI Laurent(Nanj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Nanjing 210019;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Ministry of Education(KLME)/Joi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ILCEC),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Laboratoire de Météorologie Dynamique,CNRS,Sorbonne Université,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Ecole Polytechnique,Paris,France)

机构地区:[1]南京市气象局,南京210019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210044 [3]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气象动力学实验室,法国巴黎

出  处:《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38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081;江苏省气象局青年基金项目KQ202121;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北极阁基金项目BJG201905。

年  份:2022

卷  号:46

期  号:2

起止页码:380-3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基于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结合区域源汇归属法,追踪1961~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进过程中各雨季后向轨迹,定量确定各雨季不同垂直层上的水汽输送路径与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华南前汛期,低层最主要水汽通道为太平洋通道,轨迹占比达到52.3%,中高层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为印度洋通道,占比超过37%;水汽主要源自低层的西太平洋和中国东部地区,水汽贡献均在20%以上。南海季风爆发后的华南前汛期,低层到高层最强水汽通道均为印度洋通道,特别是中层,轨迹数量达到了65.6%;印度洋源地的贡献明显增加,中高层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低层最主要的水汽源地为中国东部和南海。江淮梅雨时低层最主要通道为太平洋通道,中高层最主要通道为印度洋通道,相比华南前汛期,在中高层印度洋通道减弱,而西风通道增强。华北雨季中,低层最主要水汽通道为太平洋通道,而中高层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为欧亚大陆中纬西风通道。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中,最主要的源地为中低层的中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华北雨季中,来自中国东部局地低层的水汽达到了43.1%,表明低层局地蒸发对华北雨季降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拉格朗日轨迹追踪  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水汽输送 垂直结构  

分 类 号:P466[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