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流动人口真的融入社会了吗?——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Ha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Re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Society?——Research on Social Integra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夏伦[1,2] 沈寒蕾[3]

XIA Lun;SHEN Han-lei(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tatistics,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430205,China;Hubei Data and Analysis Center,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430205,China;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机构地区:[1]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与统计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人口与发展》

基  金: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流动人口居住条件、社会融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动态演变——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20Y144);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新农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价”(B2020114);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流动人口发展路径的统计分析——从提升主观幸福感到社会融入的转变”(2020035)。

年  份:2022

卷  号:28

期  号:2

起止页码:138-1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状况关系到城镇化发展质量。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生理适应、经济融入、社会适应、身份认同、心理融入五维度指标体系,探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结构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五维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生理融入是生存的基础,心理融入是最高层次的融入,经济融入是社会融入的必要条件,经济融入既能直接影响心理融入,又能通过社会适应或身份认同路径间接影响心理融入,同时存在经济融入通过社会适应,再通过身份认同远程中介效应影响心理融入;通过对比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的社会融入状况,发现流动人口仅在生理适应方面与户籍居民没有显著差异,在高层次的社会融入维度,流动人口与户籍居民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并没有充分融入到当地,存在“伪融入”现象。未来城镇化发展应从数量目标向质量目标转变。

关 键 词:结构方程模型 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中介效应 伪融入  

分 类 号:C913[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