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藏北羌塘盆地西部查桑地区结构及构造特征    

Structure and Tectonic Feature of Chasang Area in West Part of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池洋[1] 杨兴科[1] 魏永佩[1] 任战利[1] 赖绍聪[1] 陈刚[1] 郑孟林[1] 赵政璋[2] 叶和飞[2] 李永铁[2] 李庆春[3]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西安710069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724 [3]长安大学,西安710054

出  处:《地质论评》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 G199804080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工程项目资助的成果

年  份:2002

卷  号:48

期  号:6

起止页码:593-60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0、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通过对近年新获得的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质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揭示,羌塘西部隆起查桑段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带、东西分块和垂向分层的结构、构造特征。该区总体由两(东部)、三(西部)个东西向展布的大型南倾构造块体推覆叠置而成,其间又被数条近南北向断裂分割为若干个断块。各块带出露地层时代、结构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有较大差别。在查桑段及邻区,地壳中上部有两个低阻层,所在的深度分别为15±5km和约40km之下。壳内上部低阻层主要分布在查桑段及其以南,为各块体总体向北运动和逆掩叠覆之底部主拆离推覆面,该区各南倾大断裂均向下收敛并交会到该层。下部低阻层的展布超出了查桑段,向北已达北羌塘坳陷,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更为广阔。此南北分带、多块叠置的结构和复杂多变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仅孤零零地出现在双湖—绒马之间,不具区域意义。其形成与该区东、西两侧中生代始存在的近南北向转换断层和晚古生代可能曾发育有裂谷之背景密切相关。该区段挤压变形和叠覆隆升,始于早白垩世羌塘盆地反转期;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碰撞遂继续向北推挤,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加强及改造。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查桑地区  结构构造 推覆叠置  后期改造  地理物理  地质构造

分 类 号:P54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