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59份江苏小麦品种(系)的抗赤霉病评价与农艺性状分析    

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to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of 59 Wheat Germplasms in Jiangs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廖森[1,2] 方正武[1] 胡文静[1,2] 王书平[1] 王晓玲[1] 吴荣林[2] 江伟[2] 高德荣[1,2]

LIAO Sen;FANG Zhengwu;HU Wenjing;WANG Shuping;WANG Xiaoling;WU Ronglin;JIANG Wei;GAO Derong(College of Agriculture,Hubei Center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Grain Industry,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5,China;Lixiah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Wheat Bi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for Low&Middle Yangtze Valley,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Yangzhou,Jiangsu 225007,China)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农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荆州434025 [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长江大学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7

出  处:《麦类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154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03B,CARS-3-2-11)。

年  份:2022

卷  号:42

期  号:3

起止页码:297-3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和抗性基因,本研究分别以苏麦3号、扬麦158、扬麦15和安农8455为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16-2017和2017-2018连续2年对来自江苏的59份小麦品种(系)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Fhb1、Fhb2、Fhb4、Fhb5和QFhs.crc-2DL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检测,并对赤霉病表现为稳定中抗及以上水平品种(系)的千粒重、株高、穗粒数等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9份供试小麦品种(系)中,19份在两个年度均表现为中抗。分子标记检测发现,9份小麦品种(系)仅携带Fhb1,平均病小穗率为22.21%;10份小麦品种(系)仅携带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为27.82%;携带Fhb2、Fhb4和Fhb5基因的品种(系)较少。镇麦12号、宁麦1529、宁麦27、镇麦13322、宁麦17110、镇麦13、宁麦17108和宁麦17396的赤霉病抗性和综合农艺性状均较好,可以作为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

关 键 词:小麦 赤霉病 抗性  分子标记  农艺性状 种质资源  

分 类 号:S512.1] S33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