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滞留影响下不同供水末端的微生物群落对比    

Comparis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Manners of Tap Water Supply as Affected by Water Stagn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牛佳[1] 黄怡婷[1] 许薇[1] 龚珑聪[2] 吴玲婕[1] 陈淑婷[1] 史婷[1] 陈晓晨[3]

NIU Jia;HUANG Yi-ting;XU Wei;GONG Long-cong;WU Ling-jie;CHEN Shu-ting;SHI Ting;CHEN Xiao-chen(Center of Safe and Energy-sav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r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choo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China;Fuzhou Water Supply Company,Fuzhou 350001,China;Fujian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Rural Waste Recycling Tech nology,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China)

机构地区:[1]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城镇给排水系统安全与节能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福州350118 [2]福州市自来水公司,福建福州350001 [3]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省农村废弃物绿色循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108

出  处:《中国给水排水》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0003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J05011);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GY-Z17075);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388030)。

年  份:2022

卷  号:38

期  号:5

起止页码:14-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GEOBASE、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针对龙头水滞留带来的水质生物稳定性问题,选取三种末端供水方式(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过滤器出水)的龙头水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探索和比较了水滞留导致的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菌方面,滞留后三种末端供水方式的龙头水中均以假单胞菌属为主,一些条件致病菌属,如副衣原体属、军团菌属、分枝杆菌属等也被检出。三种供水方式中,二次供水表现出较低的物种丰富度和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且其群落结构与另外两种方式显著不同。在古菌方面,滞留前集中式供水以西藏嗜盐碱球菌属为主,二次供水主要为未鉴定菌属,过滤器出水主要为甲烷食甲基菌属;滞留后,仅集中式供水和过滤器出水的古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均以产甲烷古菌为主,而二次供水则以氨氧化古菌为主。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掌握饮用水中微生物信息,并可为解决水滞留带来的饮用水生物安全问题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

关 键 词:饮用水水质 末端供水方式  水滞留  生物稳定性 细菌群落结构 古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分 类 号:TU99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