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民间信仰潜在心理机制与心理功能初探——以保家仙信奉者为对象的质性访谈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悦[1] 李朝旭[2] 张月[1] 李金杏[1]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2]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出  处:《宗教心理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西南民间信仰的文化心理学研究”(19BZJ001)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1

期  号:1

起止页码:118-1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辑刊

摘  要:为探究保家仙文化信仰的潜在心理机制和心理功能,对三种保家仙信众信奉保家仙的原因进行半结构性深度访谈,并使用QSR Nvivo 11Plus质化分析软件分析资料。结果表明,信奉保家仙分为三个时期:信奉前、态度转变和信奉后,每一时期都有其不同的心理、异常行为或异常事件,每一时期的心理都是动态变化的,三个时期顺次连接。结论:与个体性的护身符、社区性的保村庙不同,保家仙文化信仰是一种具有家庭神圣空间的信仰形式,因其高度的私密性以及隐蔽性使其得以保留和传承,而信众对于这种民间信仰的选择以及进行其仪式活动,不仅是市场经济理性选择的结果,更是传统文化惯习力量使然;信奉分为三个时期且存在信仰挣扎;此信仰具有心理安抚、心理暗示、社会教化以及心理宣泄的潜在心理功能;其“疾病治疗”效果实际是脑-心灵认知的结果;其信仰观念是集体潜意识原型的显现;其宗教和精神性体验具有神经生理基础。

关 键 词:民间文化心理学  民间信仰 深度访谈 扎根理论  心  理功能  

分 类 号:G63[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