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的红壤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研究    

Strategies for Soil Microbes Utilizing Exogenous Substrates in Ultisol Based on Nucleic Acid Stable Isotope Probing Techniqu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辛辛[1,2] 刘岩[1,3] 张威[1] 周旭辉[2,4] 何红波[1,5] 张旭东[1]

WANG Xinxin;LIU Yan;ZHANG Wei;ZHOU Xuhui;HE Hongbo;ZHANG Xudong(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016,China;Center for Global Change and Ecological Forecasting,Shanghai Key Lab for Urban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Eco-Restoration,School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Shanghai Institute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Security,Shanghai 200437,China;National Field Research Station of Shenyang Agroecosystems,Shenyang 110016,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2]全球变化与生态预测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4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上海污染控制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上海200437 [5]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沈阳110016

出  处:《土壤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86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0100);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B15040200)共同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59

期  号:1

起止页码:274-28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外源活性碳底物输入强烈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在系统发育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对活性底物的动态响应及利用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仍不清楚。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based stable isotope probing,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活性的真菌和细菌类群,并探讨不同微生物利用葡萄糖来源碳的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对葡萄糖的利用符合从细菌向真菌演替的r/K选择策略。在细菌群落中,隶属于富营养菌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对活性底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寡营养菌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不同,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整个培养期间均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土壤原有组分。因此,葡萄糖的连续加入并未改变不同营养类型细菌的底物利用策略,而真菌对底物的利用具有广谱性特征,活性底物可诱导真菌对土壤原有组分的利用。

关 键 词:底物利用策略  C-葡萄糖  时间动态  营养策略 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分 类 号:S154.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