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铁改性剂对磁性麦秆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    

Effect of Fe-bearing Modifying Agents o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agnetic Straw-Derived Biochars for Cr(Ⅵ)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卫蔚[1,2] 毛磊[1,2] 胡慧兰[1] 甘文军[1]

WU Wei-wei;MAO Lei;HU Hui-lan;GAN Wen-ju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1,China;Key Laboratory of Hubei Provincial for Coal Conversion and New Carbon Materials,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1,China)

机构地区:[1]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武汉430081 [2]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81

出  处:《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基  金: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488025);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WKDM202107)。

年  份:2022

期  号:2

起止页码:90-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麦秆为原料,利用不同铁改性剂(Fe^(3+)、Fe^(2+)、Fe^(2+)/Fe^(3+)、Fe0)制得4种磁性生物炭,用于六价铬离子吸附。通过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FTIR、XPS、XRD和VSM等表征分析,结合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Fe^(2+)能更有效地提高生物炭磁性,Fe^(2+)和Fe^(3+)改性生物炭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11、2.45 A·m^(2)/kg。Fe^(3+)和Fe^(2+)参与改性均使得生物炭吸附性有所提升,而Fe0改性使生物炭吸附性变弱,Fe^(2+)/Fe^(3+)共同改性的生物炭吸附性最佳。Fe^(2+)/Fe^(3+)改性生物炭比表面积达33.73 m^(2)/g,在Cr(Ⅵ)初始浓度100 mg/L、生物炭用量4 g/L、pH=2、303 K条件下,对Cr(Ⅵ)的去除率达95.77%。Fe^(2+)/Fe^(3+)改性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表明Cr(Ⅵ)在其表面的吸附是吸附位点能量均匀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关 键 词:六价铬 磁性生物炭  化学吸附 铁改性  

分 类 号:X7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