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中华斑羚活动节律的研究
Research on Activity Rhythms of Chinese Goral(Naemorhedus griseus)Revealed with Infrared Camer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O Chenguang;HE Mingchao;SU Jinfen;LUO Rui;GAO Shunyong;LU Yuanmin;LI Xu;DUAN Yubao(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ing Wildlife with Small Populations in Yunna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Colleg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Management Bureau of Yao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Yunnan,Zhaotong,657000,China;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Disaster Warning and Control in Yunnan Province,Kunming,650224,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 [2]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昆明650224 [3]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昭通657000 [4]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24
基 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01AT070040);大熊猫国际合作资金项目(林护发[2017]115号);云南省教育厅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1Y277)。
年 份:2022
卷 号:43
期 号:1
起止页码:32-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核心刊
摘 要:动物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生理活动改变所做出的整体性反应,动物行为节律研究是了解其活动特征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的重要内容。因此,于2017年3月—2018年12月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45台红外相机对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日活动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斑羚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晨昏性,活动模式呈经典的双峰型,上午的活动高峰出现在06:00—09:00,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09:00,下午的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20:00,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19:00,2个活动高峰出现在日出和日落前后,为昼行性活动。通过对中华斑羚的月活动节律研究发现,各月份间的相对活动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5.289,d f=11,P<0.05),活动频率在7月达到峰值。对季节活动节律研究发现,4个季节间的相对活动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3.328,d f=3,P<0.05),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规律。昼夜节律分析表明,中华斑羚具有较强的昼行性活动能力。
关 键 词: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技术 中华斑羚 药山自然保护区
分 类 号:Q95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