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论子夏之学及其在后世的影响与流变    

On ZI Xia’s Philosophy and its Impact on and Evolvement in Later Tim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晚林[1] 杜燕[2]

ZHANG Wanlin;DU Yan

机构地区:[1]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系,湖南湘潭411105 [2]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出  处:《管子学刊》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儒学宗教性内涵演进之脉络研究”(17ZXB048)。

年  份:2022

期  号:1

起止页码:72-8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WSKHX、普通刊

摘  要:子夏之学基本特征是:在现实上表现为求成效的事务主义,在学术上表现为穷经的章句之学。这种特征可用小人儒名之而与君子儒相对,君子儒盖指"内及于性,外达于天"之儒,为思孟学派之特质,得孔子之道的正宗者。孔子之后,能绍述之者乃曾子,其后的子思与孟子俱依此而弘教。子夏与曾子并为孔子后期开坛授徒之弟子,但子夏德行存养上的"弱"使子夏之学沦为了小人儒,故其"内不能及于性,外不能达于道",而形上之道缺焉。子夏之儒的事务主义在后世为荀卿所继承,其流变为法家;而其章句之学在汉代则流为家法传经。二者俱远离孔子之道的真精神。

关 键 词:子夏  小人儒  形上之道  君子儒 法家

分 类 号:B22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