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CO_(2)的能源化利用技术进展与展望  ( EI收录)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CO_(2) Energy Utilization Techn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谢和平[1,2] 刘涛[1] 吴一凡[1] 王云鹏[3] 陈彬[2] 廖海龙[1,2]

XIE Heping;LIU Tao;WU Yifan;WANG Yunpeng;CHEN Bin;LIAO Hailong(Inst.of New Energy and Low-Carbon Technol.,Sichuan Univ.,Chengdu 610065,China;Inst.of Deep Earth Sci.and Green Energy,Shenzhen Univ.,Shenzhen 518060,China;School of Chemical Eng.,Sichuan Univ.,Chengdu 610065,China)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5 [2]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60 [3]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出  处:《工程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YFH0012)。

年  份:2022

卷  号:54

期  号:1

起止页码:145-1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EI、IC、JST、MR、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当前碳中和背景下,人类向着“少碳、用碳与无碳”的CO_(2)减排之路前行。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作为最直接的“碳中和”技术策略,为促进大气CO_(2)净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CCUS技术普遍面临着低效率、高能耗、高成本的技术难题,限制了该类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推广。近年来,随着可再生电能的不断发展,CO_(2)减排与能源体系耦合的电池技术、储能技术应运而生,这类CO_(2)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望解决当前CCUS技术体系高能耗、高成本的技术难题,同时,有利于新能源的周期性消纳。然而,在这类CO_(2)能源化利用技术中,主要是将CO_(2)作为一种能源介质,对外输出的能量并非来自CO_(2)本身;但是,CO_(2)转变为碳酸盐的过程是化学位降低的反应过程,意味着CO_(2)本身也是一种潜在的能源。作者利用这一热力学有利的反应,成功开发了利用CO_(2)本身蕴含的能量进行深度发电的CO_(2)矿化发电技术,并将CO2矿化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提升至了96.75 W/m^(2)。

关 键 词:碳中和  CO_(2)能源化利用  电池

分 类 号:X701] O643.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