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Pathogenesis and Drug Intervention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A Review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佟红娜[1] 张晨阳[1] 韩美欣[2] 孙桂波[1] 孙晓波[1]

TONG Hong-na;ZHANG Chen-yang;HAN Mei-xin;SUN Gui-bo;SUN Xiao-bo(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93,China;School of Pharmacy,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ine,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76,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2]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

出  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4012,81773936);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课题(2018PT35030);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11002)。

年  份:2022

卷  号:28

期  号:2

起止页码:257-2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糖尿病心肌病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后期发展为临床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复杂,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糖代谢失调、脂代谢异常、心脏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钙平衡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氧化应激增加、内质网应激、炎症、自噬等有关,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当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传统西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尚无特效药,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为了提高药效,降低副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西药治疗方法,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褪黑素,辅酶Q10(Coenzyme Q10),非编码RNA等,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研究。中医古籍未曾记载糖尿病心肌病,现代医家根据其症状、体征,常将其归于“消渴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消渴病以益气补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黄芪、丹参等单味中药和豁痰解毒通络饮等中药复方均能对心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中药药效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随着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许为未来更加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综上,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该综述对糖尿病心肌病最新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心肌病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分 类 号:R2-0[中医学类] R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