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从乡村性到后乡村性:乡村旅游的理论展望    

From Rurality to Post Rurality:Theoretical Prospects of Rural Tourism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志飞[1] 吴锦超[1] 张晨晨[1]

LI Zhifei;WU Jinchao;ZHANG Chenchen(The Tourism School,Hubei University,Wuhai 430062,China)

机构地区:[1]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出  处:《旅游导刊》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16BJY140)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5

期  号:6

起止页码:24-4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普通刊

摘  要:乡村地理学提出用乡村性来定义乡村,旅游地理学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基础,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旅游者需求的改变,乡村性逐渐被解构,正在流失。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已有文献,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背景,提出重构乡村性——后乡村性,并探索性地建构了后乡村性的6个维度:乡村“新移民化”、乡村“再地方化”、文化城市化、居住到栖居、城乡二元对立到城乡连续体、社区参与到社区营造。同时,基于乡村性指数和后乡村性的6个维度,探索性地提出后乡村性指数(PRI)应考虑的指标,包括流动人口、游客满意度、旅游就业、居住的现代性、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新乡贤”的社区治理结构、福利本地化等。后乡村性的提出对发展乡村旅游理论和优化乡村旅游治理结构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乡村性 后乡村性  乡村旅游 后乡村性指数  

分 类 号:F59[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