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Boussinesq型方程的钱塘江涌潮数值模拟 ( EI收录)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tidal bore in the Qiantang River based on Boussinesq-type equa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ANG Ting;ZHANG Huai;SHI YaoLin(Key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Geodynamics,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Zhuhai),Guangdong Zhuhai 51908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 [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80
基 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7250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非常规油气三维地震成像的数学方法与超分辨反演高效算法”(2020YFA0713400)联合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65
期 号:1
起止页码:79-9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APJ、EI、GEOBASE、I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钱塘江因其恢弘的涌潮现象而举世闻名,对钱塘江涌潮形成机理的探究具有理论与应用双重价值.本文建立了考虑非线性、频散以及耗散作用的二维高阶Boussinesq型方程,并结合有限体积数值方法来描述钱塘江涌潮这一物理过程,复演了最具代表性的“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三大潮景,同时展现了涌潮的二次自由面起伏现象,重现了钱塘江涌潮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三个完整阶段.从涌潮高度、涌潮速度等涌潮传播表征指标进行探究,分析了不同河段潮景的形成过程以及特征,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论相吻合.潮景的形成是涌潮进入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交叉潮”出现在涌潮的形成初期,Froude数接近1,涌潮高度在0.5 m左右;涌潮进入盐官河段后,强度开始增强,形成“一线潮”,Froude保持在1.45以上,涌潮高度最大可达3 m以上;“回头潮”出现之后,涌潮强度开始减弱,于三工段区域再次形成小规模的“一线潮”,Froude数在1.3~1.4之间,涌潮高度约为2 m;七堡之后,上溯的涌潮进入消亡阶段,Froude数减小至1.3以下,涌潮高度约为1 m.此次研究有助于对钱塘江涌潮特性的进一步认识.
关 键 词:钱塘江 涌潮 BOUSSINESQ型方程 频散 数值模型
分 类 号:P5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