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态耦合协同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Coupling and Synergy of Higher Educa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wo Urban Economic Circles in Chengdu and Chongq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蔡文伯[1,2] 赵志强[1] 禹雪[1]

CAI Wenbo;ZHAO Zhiqiang;YU Xue(Teachers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3,China;College of Humanities,Tarim University,Arar,Xinjiang 843300,China)

机构地区:[1]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2]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出  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绩效的测度与评价研究”(71864032),项目负责人:蔡文伯。

年  份:2022

卷  号:48

期  号:1

起止页码:130-1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耦合协同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22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动态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时序上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变动趋势较为稳定,总体呈“倒M”型上升趋势,空间上严重失调市(州)由2014年的11个减少至2019年的8个,中度失调市(州)由7个上升至9个,优质协调市(州)由1个上升至2个。未来五年成渝地区耦合协调度将实现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中度失调阶段且地区间发展差异将更加明显。从影响因素看,高校人力资本对第二、第三梯队耦合协调度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科技创新能力和地区财政实力对三大梯队耦合协调度均有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对第二梯队耦合协调度有阻碍作用。要实现三元子系统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发挥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关 键 词:成渝地区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同  

分 类 号:F06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