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的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的关键成分挖掘及协同机制分析    

Excavation of key components and analysis of synergy mechanism for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ased upon systematic pharmac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珊珊[1] 侯立新[1] 仇勤[1] 孙继佳[2] 苟小军[1]

GAO Shan-shan;HOU Li-xin;QIU Qin;SUN Ji-jia;GOU Xiao-jun(Central Laboratory,Baoshan District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Shanghai 201999,China;School of Pharmacy,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心实验室,上海201999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数理教研室,上海201203

出  处:《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2074083);宝山区特色专科建设项目(编号:BSZK-2018-A03)。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23

起止页码:2456-246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从系统药理学视角结合计算方法,深入解析中药复方苓桂术甘汤(LZD)中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协同性。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以及PubChem中检索出LZD的主要化学成分,使用ACD/Labs软件对LZD主要化学成分进行ADMET筛选;从Gene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NAFLD相关的作用靶点,运用SEA、HitPick靶点预测系统依次检索各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取两者交集获得LZD治疗NAFLD的潜在作用靶点集,同时,提出利用最小集合覆盖算法(SCP)优化出LZD治疗NAFLD的关键成分集;进一步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得LZD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通过基于网络距离的计算方法发现LZD关键成分之间的协同治疗作用;最后,利用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ADMET筛选、靶点预测与识别,筛选出LZD中主要活性成分116个及其作用的78个潜在NAFLD靶点;利用SCP算法优化出LZD中的22个关键成分;对基于STRING构建的PPI网络分析,发现2个核心子模块,同时利用网络扰动计算方法,发现LZD中22个关键成分中有14个成分之间存在协同治疗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LZD主要通过25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乙型肝炎(hepatitis B)、TNF、丙型肝炎(hepatitis C)、HIF-1等;最后,分子对接验证显示,LZD中的Quercetin、2-methoxyphenylacetone、cinnamic acid、methyl cinnamate、dimethyl phthalate、diethyl phthalate等有效成分与AKT1、CXCL8、JUN、MAPK8、TNF等5个重要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LZD的药效物质基础,探讨了LZD的药理作用机制,为LZD的临床应用以及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 键 词:苓桂术甘汤 系统药理学  最小集合覆盖算法  PPI网络 GO功能注释  KEGG通路富集分析  分子对接

分 类 号:R285.6[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