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轮作模式及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Rice yield,quality,and soil fertility in response to straw incorporation and rotation patter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玉红[1] 王吕[1] 崔月贞[1] 郝兴顺[1] 王保军[1] 田霄鸿[2] 李小刚[1] 秦宇航[1]

WU Yu-hong;WANG Lü;CUI Yue-zhen;HAO Xing-shun;WANG Bao-jun;TIAN Xiao-hong;LI Xiao-gang;QIN Yu-hang(Hanzho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haanxi 723000,China;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21000,China)

机构地区:[1]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7230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21000

出  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基  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ZDLNY01-05-01);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项目(LM202001)。

年  份:2021

卷  号:27

期  号:11

起止页码:1926-19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多元化轮作模式秸秆还田和水稻提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包含轮作模式和秸秆还田2个处理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油菜–水稻(R–R)、绿肥(紫云英)–水稻(G–R)、冬闲–水稻(W–R)3种轮作模式,每种轮作模式设秸秆不还田和秸秆还田,共6个处理。水稻收获后,测定了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0—20 cm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轮作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影响显著,轮作模式的培肥效果表现为R–R>W–R>G–R。同一轮作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4.09%~18.89%、6.84%~24.06%、9.63%~17.43%、9.10%~41.05%、3.72%~17.36%。轮作模式对供试品种穗粒数影响显著,秸秆还田则对穗粒数和有效穗影响显著。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秸秆还田对产量无显著影响。R–R模式下‘荃香优1521’产量分别较G–R和W–R增产1.71%和8.95%,‘黄华占’产量分别较G–R和W–R增产5.51%和6.41%。轮作模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不显著,对整精米率、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影响显著。G–R模式较R–R和W–R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平均增幅分别为11.01%、−2.56%、4.69%。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整精米率和食味值,增幅分别为0.48%~3.12%和0.45%~4.79%。【结论】油菜–水稻、绿肥(紫云英)–水稻、冬闲–水稻3种模式下,周年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穗粒数和有效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提高营养品质和蒸食品质。绿肥(紫云英)–水稻轮作改善稻�

关 键 词:水旱轮作 籼稻  紫云英 秸秆全量还田 土壤肥力 稻米品质

分 类 号:S511] S1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