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贵州省避暑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mmer tourism flow network in Guizho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磊[1] 陶卓民[1] 陆林[2] 孙小龙[3] 刘红兰[3]

LI Lei;TAO Zhuomin;LU Lin;SUN Xiaolong;LIU Honglan(School of Geography,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Jiangsu Center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Nanjing 210023,China;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2,Anhui,Chin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Cultur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 [2]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2 [3]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阳550025

出  处:《地理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11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644);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164320H116)。

年  份:2021

卷  号:40

期  号:11

起止页码:3208-32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气候环境对人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避暑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者夏季出行的重要选择。贵州省作为中国国内主要的避暑旅游目的地之一,针对避暑旅游流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避暑旅游现象长期的跟踪调查,获取2015—2019年间有效避暑旅游流线路数据2177条,运用复杂网络、GIS空间分析、QAP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避暑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避暑旅游流网络规模大、密度低,集聚特征明显,网络发育不完善,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城市和景区分别呈"板块"和"点轴"状分布,旅游流线路具有"基营"和"环线"式结构特征。(2)交通中心城市和核心景区是避暑旅游流的集散中心,贵阳在整体网络中具有突出优势和无法替代的地位,避暑旅游城市和景区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形成"贵(阳)安(顺)-荔波-凯(里)镇(远)"的"▽"空间结构。(3)避暑旅游流空间分布受气候舒适度、空间邻近性、旅游资源禀赋、接待服务能力和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共同影响。最后,从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旅游统计数据改革、网络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对贵州省避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

关 键 词:避暑旅游 旅游流网络  气候舒适度 贵州省  复杂网络分析  QAP回归  

分 类 号:F592.7[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