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与抑郁情绪相关性的纵向研究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ircadian rhythm and dep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秋玥[1] 汤万杰[2] 王强[1] 邓伟[1] 郭万军[1] 李涛[1]

Lü Qiuyue;Tang Wanjie;Wang Qiang;Deng Wei;Guo Wanjun;Li Tao(Mental Health Center and Psychiatric Laboratory,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Educational Center of Sichuan University)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及精神医学研究室,成都610041 [2]四川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都610065

出  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630030、81920108018)。

年  份:2021

卷  号:46

期  号:10

起止页码:1163-11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_E2021_2022、IC、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索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稳定性及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纵向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于2018至2020年秋季学期的9~11月,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评定本科新生的昼夜节律类型、抑郁情绪、睡眠质量情况、躯体症状及生活事件压力,并对其进行连续2年的随访及重复测评。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测评中抑郁情绪的独立相关因素及不同昼夜节律的影响;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学生昼夜节律类型的稳定性、抑郁情绪的纵向变化规律及抑郁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基线测评中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4.2%,夜晚型昼夜节律类型的大学生最多,占52.1%(4 301/8 244);中间型次之,为45.0%(3 708/8 244);清晨型最少,仅2.9%(235/8 24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夜晚型昼夜节律类型者(OR=1.526)、睡眠质量更差者(OR=1.540)、躯体症状更严重者(OR=1.115)、生活事件压力更大者(OR=1.046)更易有抑郁情绪。混合效应模型对随访数据的分析结果提示,虽然清晨型-夜晚型问卷得分以平均每年1.948分的趋势下降,昼夜节律类型仍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个体特征;而抑郁情绪的标准得分以平均每年0.104分的趋势上涨,第二水平模型固定效应部分的分析结果提示,基线水平的夜晚型昼夜节律(β_(2)=0.028)、睡眠质量(β_(2)=0.052)、躯体症状(β_(2)=0.017)、生活事件压力(β_(2)=0.007)对抑郁情绪标准得分的增加有正向预测作用;且睡眠质量更差者(β_(2)=-0.012)、生活事件压力更大者(β_(2)=-0.002)抑郁情绪标准得分增加速率更快。结论:尽管昼夜节律类型是较为稳定的个体特质,但在大学生中仍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且夜晚型昼夜节律是抑郁情绪产生及增加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提示大学生的昼夜节律类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中值得关注的一大因素。

关 键 词:大学生 昼夜节律类型  抑郁 睡眠

分 类 号:R749.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