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俯卧位通气联合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模式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Therapeutic effect of prone ventilation and APRV mode o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兀瑞俭[1] 詹晓娟[1] 郭发瑞[1] 柴晓波[1]

WU Ruijian;ZHAN Xiaojuan;GUO Farui;CHAI Xiaobo(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Yellow Riv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anmenxia,Henan,472000,China)

机构地区:[1]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三门峡472000

出  处:《临床急诊杂志》

年  份:2021

卷  号:22

期  号:10

起止页码:667-6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联合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呼吸模式治疗的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ICU收治应用有创通气呼吸机的ARDS患者86例,其中56例中重度患者需行俯卧位通气,根据涂层刮卡法将此类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联合APRV模式组(观察组)和俯卧位通气联合常规通气组(对照组),每组28例,记录2组患者入ICU后通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 h、24 h、48 h、72 h的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统计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结局(30 d生存时间)和次要结局(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72 h内氧合指标(SaO_(2)、PaO_(2)、PaO_(2)/FiO_(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无效腔分数(VD/VT)指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72 h内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VP)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8.9±3.6) d vs.(12.6±3.2) d、拔管成功率:82.1%vs.53.6%、气胸发生率:7.1%vs.28.6%、谵妄发生率:14.3%vs.42.9%、30 d住院病死率:17.9%vs.46.4%,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logRank检验χ2=5.026,P=0.023),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中位时间13 d(95%CI:6.8~24.8) vs.20 d(95%CI:10.4~38.2),χ2=8.830,P=0.003]。结论:早期(72 h)俯卧位通气患者应用APRV模式可显著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有较少的气胸和谵妄发生率,脱机时间短,拔管成功率高,可改善生存预后。

关 键 词: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模式  治疗效果  

分 类 号:K454.4[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