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莺歌[1] 吴燕[1] 曹秋君[1] 邱群[3] 吕桂芬[3] 徐洪莲[3] 高键[2]

LIU Yingge;WU Yan;CAO Qiujun;QIU Qun;LÜ Guifen;XU Honglian;GAO Jian(Nursing Department,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不详)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上海市200032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上海市200032 [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

出  处:《中华护理杂志》

基  金:复旦大学-复星护理科研基金(FNF201942)。

年  份:2021

卷  号:56

期  号:11

起止页码:1612-16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EAPJ、JST、PUBMED、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构建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在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肠造口术的329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PMASD分为并发症组(141例)和非并发症组(188例),基于单因素分析、Lasso变量筛选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区分度,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于2020年10月—11月选取10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术后3个月内PMASD发生率为42.9%(141/329),验证组为37.6%(41/109)。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性别(OR=0.497)、造口部位(OR=4.338)、造口开口高度(OR=0.304)、底盘区域手术切口(OR=3.479)、底盘贴合情况(OR=2.399)、软食(OR=3.155)、半流质饮食(OR=3.325)。Hosmer-Lemeshow检验P=0.27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约登指数为0.500,灵敏度为0.688,特异度为0.798。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P=0.51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为0.610,特异度为0.882。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PMASD高风险患者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肠造口术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皮肤保护 模型  统计学 护理  

分 类 号:R473.6[护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