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贵州省思南县为例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and analysis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A case study on Sin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罗红[1] 陈磊[2] 姜运力[1] 李从瑞[1] 周凤娇[1] 吴建普[1]

LUO Hong;CHEN Lei;JIANG Yunli;LI Congrui;ZHOU Fengjiao;WU Jianpu(Guizhou Academy of Forestry,Guiyang 550005,China;Sinan County Forestry Bureau,Tongren 565100,China)

机构地区:[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5 [2]思南县林业局,铜仁5651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思南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项目。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20

起止页码:8076-808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APJ、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我国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衔接三条控制线划定、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举措。利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国土三调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保护地边界分析法,对贵州思南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各阶段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整合优化后土地利用/覆盖组成变化显著,耕地、建设用地显著减少,优势景观林地面积增加。(2)整合优化后,思南县自然保护地景观异质性降低、优势度增强、破碎度增加。(3)各斑块类型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降低,林地优势度增强,但耕地、园地的破碎度增加,整合优化未造成优势景观的破碎化。(4)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边界复杂度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变化最明显,将给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桩增加难度。(5)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变化是思南县自然保护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耕地、建设用地主要作为矛盾调出自然保护地,而林地则主要作为破碎化斑块伴随矛盾一并调出。本研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围绕矛盾和问题开展调整,所反映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整合优化调整规则限定的内容相适应,整合优化方案总体可行、合理。由于存在的破碎化、边界复杂化、区域分离等问题,在整合优化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调整规则,统一数据精度,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所反馈的信息可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科学开展及其成果的合理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引入成果评估机制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景观格局  破碎化 异质性  复杂性  

分 类 号:X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