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鹿药抗真菌有效部位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Active fraction selection of Smilacina japonica A.Gray and its antifungal mechanism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U Wei;ZHAO Ran-ran;ZHANG Meng-sha;LUO Kai-ying;PANG Ting-song;ZHAO Peng-shuai;ZHOU Yi-peng(Faculty of Pharmacy,School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Xi′an 710021,China;Department of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School of Pharmacy,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机构地区:[1]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学系,陕西西安710021 [2]空军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化和药分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198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708026);陕西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6BJ-52)。
年 份:2021
卷 号:39
期 号:6
起止页码:58-6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旨在筛选鹿药抗真菌的有效部位,初步探讨鹿药抗真菌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与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鹿药进行提取分离制备鹿药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萃取部位,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生长实验、时间-杀菌曲线实验、生物被膜实验、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等考察鹿药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真菌和抗生物被膜活性,CCK8法考察鹿药部位的细胞毒性,并采用点板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研究鹿药部位对真菌细胞壁的作用.结果发现鹿药的正丁醇部位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和抗生物被膜活性,MIC值范围为104~832 μg/mL,其抗真菌活性浓度低于细胞毒性浓度.此外,鹿药的正丁醇部位与两性霉素B或阿尼芬净联用具有协同抗真菌活性.初步机制研究显示鹿药正丁醇作用后的真菌对细胞壁抑制剂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增加,且会引起真菌几丁质含量增加.因此,鹿药的正丁醇部位可能是其抗真菌的有效部位,其抗真菌活性可能与影响细胞壁尤其是增加几丁质含量有关.
关 键 词:鹿药 抗真菌 抗生物被膜 有效部位 作用机制
分 类 号:R978.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