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棉花主产区变化与地膜残留污染研究    

Migration of cotton planting regions and residual pollution of mulch film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丁凡[1,2] 吕军[3] 刘勤[1] 郭莹[1] 何文清[1] 王林[4] 严昌荣[1]

DING Fan;L Jun;LIU Qin;GUO Ying;HE Wenqing;WANG Lin;YAN Changrong(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College of Land and Environment,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Shihez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ihezi 832000,China;General Station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rops,Urumqi 83001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2]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866 [3]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石河子832000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乌鲁木齐830011

出  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基  金: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项目(NE/V005871/1)。

年  份:2021

卷  号:40

期  号:6

起止页码:60-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地膜覆盖是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棉花主产区的变化。笔者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统计数据,对我国主要棉区地膜应用和残留污染特点进行大范围采样,获取第一手数据;同时,对过去几十年中与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我国棉花生产格局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地膜覆盖技术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探讨了主要棉区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趋势。结果显示,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从过去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迁移到现在的西北内陆地区(主要是新疆),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0%。新疆等西北内陆地区自1986年开始规模化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后,棉花单产(皮棉)快速上升,现在已经超过2000 kg/hm2,大幅度超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棉花单产。同时,新疆棉区地膜覆盖应用所带来的残留污染已成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新疆连续10 a和20 a覆膜的棉田土壤中残膜量分别为259.70±36.78 kg/hm2和307.90±35.84 kg/hm2。因此,地膜覆盖是我国棉花生产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保持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同时棉田地膜残留污染非常严重,必须尽快研究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的应对策略,实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

关 键 词:棉花 地膜覆盖 种植区域  地膜残留污染  防控措施  

分 类 号:S562] X7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