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InVEST模型的青藏高原碳储量估算及其驱动力分析    

Carbon Storage Estimation and its Drivering Force Analysis Based on InVEST Model in the Tibetan Plateau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若玮[1,2] 叶冲冲[2,3] 王毅[2,4] 韩国栋[1] 孙建[2]

LI Ruo-wei;YE Chong-chong;WANG Yi;HAN Guo-dong;SUN Jian(College of Grass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1,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ibetan Plateau Earth System Science (LATPES),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275, China)

机构地区:[1]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4]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草地学报》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与优化体系”(2019QZKK0405-05)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29

期  号:S01

起止页码:43-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究青藏高原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及其驱动要素,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估(Integrated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利用实测数据估算青藏高原碳储量,结合气候和土壤因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碳储量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碳密度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进一步探究不同植被类型碳储量特征发现,高寒嵩草、杂草类草甸的碳储量最高,达1.97×10^(11)Mg;敏感性分析表明,地上碳密度对总碳密度的变化最为敏感,斜率为44.73;就驱动要素而言,发现降水、pH值、阳离子交换、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是青藏高原碳密度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高寒生态系统碳平衡提供参考,也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碳库管理和人类活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碳储量 InVEST模型  驱动因子  青藏高原

分 类 号:S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