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发展战略与工程科技  ( EI收录)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ate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mine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顾大钊[1] 李井峰[1] 曹志国[1,2] 吴宝扬[1,2] 蒋斌斌[1,2] 杨毅[1,2] 杨建[3] 陈要平[4]

GU Dazhao;LI Jingfeng;CAO Zhiguo;WU Baoyang;JIANG Binbin;YANG Yi;YANG Jian;CHEN Yaop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Coal Mining,China Energy Investment Group,Beijing 102200,China;National Institute of Low Carbon and Clean Energy,Beijing 102211,China;X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Xi’an 710054,China;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232001,China)

机构地区:[1]国家能源集团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0 [2]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北京102211 [3]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 [4]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出  处:《煤炭学报》

基  金:2035我国矿井水保护利用战略与工程科技资助项目(2018-XZ-10);宁东地区煤基能源与水资源协调开发战略研究资助项目(2018ZLZX0007)。

年  份:2021

卷  号:46

期  号:10

起止页码:3079-30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APJ、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我国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是实现煤炭绿色开发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通过调研咨询、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系统分析了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发展战略和工程科技。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吨煤开采产生矿井水为1.87 m^(3),每年产生煤矿矿井水约6.88×109 m^(3),煤矿矿井水平均利用率约为35%;根据煤炭产量发展趋势研究预测,2035年前我国煤矿矿井水每年可以稳定在6.0×109 m^(3)以上,煤矿矿井水将是我国长期稳定的非常规水资源,实现矿井水高效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煤矿矿井水利用率分别达到55%,70%,80%的总体目标;通过总结分析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技术、矿井水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提出了“2+5+5+3”的我国煤矿矿井水保护利用工程科技:即掌握“煤层开采覆岩断裂带发育规律与地下水运移机制”、“矿井水水-岩耦合化学作用机理”等2项基础理论;突破“地下水赋存精准探测技术”、“煤矿地下水库群建设与运行技术”、“充填开采技术材料与装备”、“高矿化度矿井水大规模低成本处理技术”、“含特殊组分矿井水精准处理技术”等5项关键技术;建立“蒙陕接壤区煤矿地下水库技术示范区”、“宁东、哈密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利用示范区”、“蒙东草原区矿井水保护利用示范区”、“华北平原区充填开采水资源保护示范区”、“两淮矿区废弃矿井水资源利用示范区”等5个矿井水保护利用示范区;到2035年实现“煤矿地下水库储水规模达到5.0×10^(8) m^(3)”、“充填开采技术成本下降50%”、“高矿化度矿井水零排放成本下降50%”等三大技术目标。同时对矿井水高效利用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关 键 词:矿井水 矿井水保护利用技术  煤矿地下水库  充填开采 工程科技  

分 类 号:TD7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