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投喂频率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化学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Growth Performance,Chemical Composition,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冯鹏霏[1] 马华威[1] 何金钊[2] 唐东姣[3] 陈秀荔[1] 陈涛[4] 余艳玲[1] 彭敏[1] 杨春玲[1] 潘传燕[1]

FENG Pengfei;MA Huawei;HE Jinzhao;TANG Dongjiao;CHEN Xiuli;CHEN Tao;YU Yanling;PENG Min;YANG Chunling;PAN Chuanyan(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Genetic Breeding and Healthy Aquaculture,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Nanning 530021,China;Guangxi Aquaculture Introduction and Breeding Center,Nanning 530031,China;Quanzhouzhen Aquatic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Station of Quanzhou,Guilin 541599,China;Nanning University,Nanning 530299,China)

机构地区:[1]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2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南宁530031 [3]全州县全州镇水产畜牧兽医站,桂林541599 [4]南宁学院,南宁530299

出  处:《动物营养学报》

基  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92061)。

年  份:2021

卷  号:33

期  号:10

起止页码:5794-580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化学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用720尾体重为(2.0±0.1)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3个试验组的投喂频率分别为1(F1组)、2(F2组)、3次/d(F3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F1组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2和F3组(P<0.05)。2)F2组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组(P<0.05),F1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2和F3组(P<0.05)。3)F1组的胃和肠道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2和F3组(P<0.05)。4)F2和F3组的肌肉总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肌肉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F1组(P<0.05)。F2组的肌肉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和F3组(P<0.05)。F2组的肌肉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F3组的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F1组(P<0.05)。由此可见,从促进黄颡鱼幼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鱼肉品质的角度考虑,黄颡鱼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为2次/d。

关 键 词:黄颡鱼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化学成分 消化酶活性 氨基酸

分 类 号:S96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