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城市居住区绿地小微尺度下垫面构成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以北京地区为例    

Effects of micro scale underlying surface type and pattern of urban residential area on microclimate:taking Beijing as a case stud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范舒欣[1] 李坤[1] 张梦园[1] 谢雅芬[1] 董丽[1]

Fan Shuxin;Li Kun;Zhang Mengyuan;Xie Yafen;Dong Li(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Floricul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出  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基  金: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BLX20181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8M641221);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71100007117001);北京林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风景园林学)(2019XKJS0320)。

年  份:2021

卷  号:43

期  号:10

起止页码:100-1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城市人居环境中小微尺度是人们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基本空间尺度。探究小微尺度下垫面类型及其格局特征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机制,是借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实地测量,针对城市居住区绿地不同类型下垫面日均空气温度、湿度的差异,以及小微尺度下垫面格局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结果】四季7种下垫面类型的日均温度、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7种下垫面类型的排序有季节性变化。高郁闭度植被、水体与中郁闭度植被的降温、增湿效应明显。借助景观格局指数量化不同类型下垫面的格局特征。景观指数与日均温度、湿度的相关性随不同季节而变化。各类下垫面的面积占比、斑块面积是影响小微尺度环境温度、湿度的关键格局特征,破碎度与聚集度也有一定影响。【结论】未来进行热舒适型小微尺度户外空间设计时,提高高郁闭度与中郁闭度植被的面积占比和斑块面积,控制其破碎程度,采用聚集式布局形式可有效提高环境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同时应避免配置成片的硬质铺装(占比率高,面积大,分布聚集),降低其热调节负效应。

关 键 词:城市居住区绿地  小微尺度环境  微气候 下垫面类型  下垫面格局  

分 类 号:S731.5[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