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徽省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地面气象条件比较
Comparisons of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urfac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fog and heavy haze events of different levels in Anhu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HI Chun'e;LI Yaosun;ZHANG Hao;YANG Guanying;ZHOU Jianping(Anhui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Hefei 230031,China;Shouxian National Climatology Observatory/Huai River Basin Typical Farm Eco-meteorological Experiment Field of CMA,Shouxian,China,Shouxian 232200,China;Yun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Kunming 650034,China;Anhui Public Weather Service Center,Hefei 230031,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31 [2]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中国气象局淮河流域典型农田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寿县232200 [3]云南省气象台,昆明650034 [4]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合肥230031
基 金: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项目(1804a0802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71、41675135)。
年 份:2021
卷 号:79
期 号:5
起止页码:828-8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雾和霾都是低能见度天气,生成条件相似。利用安徽78个地面站逐时观测资料,基于雾、霾发生物理条件,建立了不同等级雾日和重度霾日的观测诊断方法,重建了不同等级雾和重度霾的时序资料。根据各站强浓雾发生的同步性,将安徽分为5个雾、霾分布特征不同的区域,探讨了各区域不同等级雾及重度霾出现时地面气象条件的异同。结果表明:(1)安徽省强浓雾主要是辐射雾。强浓雾、浓雾和大雾空间分布形势大体一致,淮河以北东、西部和江南都属于强浓雾高发区,但各地强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系统不同;重度霾有明显的北多、南少、山区最少的分布特征。(2)强浓雾年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1月和4月,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在06时;而重度霾年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在1月,日变化为双峰型。(3)在强浓雾的高发时段(02—08时),强浓雾时降温幅度最大,比重度霾平均高1℃,风速显著偏低,超过75%的样本风速低于1.5 m/s,且无明显主导风向;而重度霾时,风速比雾时明显要大,个别区域有超过75%的样本风速大于1.5 m/s,且以西北风到东北风为主。说明重度霾能否演变为强浓雾的关键地面气象因子是风速、风向和降温幅度。
关 键 词:强浓雾 重度霾 时间一致性 风向风速 降温幅度
分 类 号:P42[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