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Soybean in Sichu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梁建秋[1] 安建刚[1] 王嘉[1] 曾召琼[1] 杨文英[1] 吴海英[1] 张明荣[1] 于晓波[1]

LIANG Jian-qiu;AN Jian-gang;WANG Jia;ZENG Zhao-qiong;YANG Wen-ying;WU Hai-ying;ZHANG Ming-rong;YU Xiao-bo(Nanch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o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National Soybean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Nanchong 637000,China)

机构地区:[1]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四川南充637000

出  处:《大豆科学》

基  金:四川省大豆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18);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4-CES25);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豆类杂粮创新团队(SCCXTD-2021-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1500)。

年  份:2021

卷  号:40

期  号:5

起止页码:653-6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_E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确定不同大豆品种在四川的适宜种植密度,以便为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油6019、南夏豆35、南夏豆38、南农99-6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0万、25万、31.25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的株高、底荚高、平均节间长和倒伏率逐渐升高,成活植株率、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降低,而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变化不明显;但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产量变化趋势及最高产量的适宜密度有所区别,油6019、南夏豆35、南农99-6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均在密度为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3049,2754和3182 kg·hm^(-2),而品种南夏豆38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985 kg·hm^(-2)。由此可见,品种油6019、南夏豆35和南农99-6在四川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5万株·hm^(-2),南夏豆38为20万株·hm^(-2)。

关 键 词:大豆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倒伏率  产量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