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武陵山片区县域相对贫困的时空演化与驱动因素
The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Relative Poverty in the Wuling Mountainous Area,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ANG Yongming;WANG Meixia(College of Tourism,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College of Arts and Humanities,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sha 410205,China)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长沙410081 [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长沙410205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61023,41761029)。
年 份:2021
卷 号:39
期 号:4
起止页码:576-58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随着中国农村绝对贫困的消除,扶贫主题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然而目前对集中连片特困区域相对贫困的测度、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较为薄弱,例如,对县域层面上相对贫困的测度、时空格局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贫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效应的时间变异性关注有待提升;在影响因素定量识别的模型选择方面,缺少同时控制空间滞后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的模型,使得模型估计效果不佳。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区,利用FGT指数、贫困距离指数、SARAR模型等揭示了2001—2018年武陵山片区县域相对贫困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片区县域相对贫困发生率平均为69.6%,其变动态势可分为波动、平稳和逐渐下降三个阶段,县域相对贫困的广度较高,相对贫困深度先缓慢增加后缓慢下降,相对贫困强度低且年际变化小;(2)不同等级相对贫困县域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不同,不同时期内不同贫困等级县域的转移格局也不同;(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支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地形起伏度、空间效应等因素对县域相对贫困空间差异有影响,并且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随着时间变迁呈现不同的模式,包括持久模式、"U"型模式、衰减模式等,这些时空变异的因素共同驱动着县域相对贫困时空格局的演变。本研究将丰富已有区域相对贫困研究成果,并为新时期国家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相对贫困 时空格局 贫困距离指数 SARAR模型 武陵山片区
分 类 号:K90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