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当前我国传统农区闲置宅基地的治理模式——基于皖鄂赣三地宅改试点的多案例比较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Governance Model of Idle Homestead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of China--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ple Cases based on the Pilot Projects of Housing Reform in Anhui,Hubei,and Jiangxi Provin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向阳[1] 邢韵龄[2]

WANG Xiang-yang;XING Yun-ling(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tics and Law,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Sichuan, China;Party School of CPC Yibin Municipal Committee, Yibin 644600, Sichuan, 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2]中共宜宾市委党校,四川宜宾644600

出  处:《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治’协同机制研究”(18CZZ037)。

年  份:2021

卷  号:23

期  号:5

起止页码:118-1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RCCSE、RWSKHX、普通刊

摘  要:当前,如何有效激活利用我国传统农区闲置宅基地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引入新制度供给理论,基于预期成本、预期收益、改革风险和问题匹配度的多案例比较分析表明:以安徽金寨为典型代表的行政调控型治理模式,改革预期收益较高,却并不能解决传统农区绝大多数村庄的宅基地利用粗放低效问题。以湖北宜城为典型代表的产权再造型治理模式,因传统农区土地市场发育有限,加之居住社会保障属性短时间内无法替代且难以剥离,这一模式同样不能解决传统农区绝大多数村庄中的一般性宅基地闲置问题。以江西余江为典型代表的自主治理型治理模式,改革预期成本较低,但预期收益很高,同时改革风险极低且可控,在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宅基地利用粗放低效问题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并最终转化为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余江模式适用于当前传统农区绝大多数村庄一般情况。

关 键 词:传统农区 闲置宅基地 行政调控型  产权再造型  自主治理型  

分 类 号:F32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