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的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研究    

Spatial vari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county land use in Chang-Zhu-Tan area based on NPP-VIIRS night ligh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牛亚文[1] 赵先超[1] 胡艺觉[1]

NIU Yawen;ZHAO Xianchao;HU Yijue(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7)

机构地区:[1]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株洲412007

出  处:《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2019LZ2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1JJ50057)。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9

起止页码:3847-38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从县域尺度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研究,对指导区域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19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3-2019年,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差异较为显著,基本上在波动中呈递减趋势,空间上呈现自中部地区向四周地区渐弱的态势;(2)2013-201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碳排放Moran′s I值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由2013年的0.275841最终减少为2019年的0.270621,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显著,总体呈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均未出现高低、低低集聚型区域,且高高集聚型区域固定为湘潭市市辖区;(3)综合4年指标探测结果来看,长株潭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解释力q值为0.200~0.868.其中,单位能源消耗碳排放、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城镇化率在研究期间出现频率较高且出现时的q值均大于0.50,且任意两个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后影响力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

关 键 词:夜间灯光数据  土地利用碳排放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长株潭地区  

分 类 号:X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