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作为表现者的普罗米修斯:走向一种后人类主义文化?——五幕大学假面剧(献给神圣之灵)    

Prometheus as Performer:Toward a Posthumanist Culture?A University Masque in Five Scenes for Anim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伊哈布·哈桑[1] 张桂丹[2] 王坤宇(译)[3]

Ihab Hassan;ZHANG Guidan;WANG Kunyu(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Milwaukee,Wl53201,US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ie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College of Liberal Art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机构地区:[1]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文理学院,美国成斯康星州53201 [2]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200062 [3]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出  处:《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  份:2021

卷  号:20

期  号:4

起止页码:26-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E2021_2022、NSSD、RCCSE、RWSKHX、普通刊

摘  要:伊哈布·哈桑作为"后现代主义之父",也同时提出了后人类的概念,可见二者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伊哈布·哈桑采用了假面剧的形式,将论文的背景、正文、引文、注释、历史、神话等作为假面剧的角色。当前频繁出现的各种热词,例如"赛博格""控制论""麦克斯韦妖""维特鲁威人""变种人""后人类女权"等已在这篇完成于1976年的作品中悉数出现。其讨论也并非浅尝辄止,而是从古希腊神话出发,中及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传统,下讫图灵对人工智能的预想等,从而揭示了想象、艺术与科学不可分的历史和未来。伊哈布·哈桑为唐娜·哈拉维、罗西·布拉伊多蒂和凯瑟琳·海尔斯等的相关研究打下了框架,特别是他对自然-文化通联、科技与艺术互渗、人文主义与后人类精神之间的传承的洞见,基本奠定了当前后人类话语的基调。

关 键 词:普罗米修斯 后人类主义  赛博格  《童年的终结》  维特鲁威人的未来  

分 类 号:G112] G0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