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5味有毒中药的心血管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of 15 toxic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昭颖[1] 张勇[1]

CHEN Zhao-ying;ZHANG Yong(Bio-pharmaceutical Key Laborator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Incubator of State Key Laboratory,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of College of Pharmacy,Institute of Metabolic Diseases of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1,China)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哈尔滨医科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代谢疾病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出  处:《中国新药杂志》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2017YFC17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735)。

年  份:2021

卷  号:30

期  号:14

起止页码:1282-12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M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随着中药应用的不断增加,其所具备的对因治疗、满足个体化用药需求的特点得以体现,在现代药理学对中药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推动下,中药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然而,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普及,其毒性与临床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大多数中药材均具有心血管系统毒性,且临床预后较差,这也是多种中药过量使用导致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中药材的心血管毒性,寻求有效防治手段,对于中医药现代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将洋金花、生附子、砒霜、生天仙子、红粉、生草乌、生马钱子、蟾酥、生千金子、雪上一枝蒿、生川乌、雄黄、轻粉、水银、斑蝥定义为毒性中药。本文就这15味中药的心血管系统毒性以及解毒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后期该毒性中药的安全应用和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中药 心血管毒性 毒理机制  中毒解救

分 类 号:R99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